本病是因機體發生變態反應,使支氣管發生可逆性阻塞為特點的疾病。臨床表現為反復陣發性支氣管痙攣而致的氣喘,呼吸困難,咳嗽,咳泡沫痰和肺部哮鳴音.
病因:
1. 遺傳因素。
2. 免疫因素。 支氣管對抗原產生一系列過敏反應。
3. 支氣管哮喘的激發因素如吸入物,呼吸道感染,環境, 藥物,食物,氣候,內分泌,運動以及精神因素等。
病理:
哮喘是一種以嗜酸性粒細胞(EOS)浸潤為主的氣道炎症,其特征為可逆性氣道阻塞和氣道反應性增高。氣道阻塞是由炎症引起的管壁增厚和平滑肌收縮所造成,各種炎症介質引起支氣管平滑肌痙攣,微血管滲漏和粘液分泌增加,某些毒性蛋白,直接損傷氣道上皮,導致上皮剝脫和氣道高反應性,若痰拴阻塞氣管或細支氣管或哮喘持續狀態,引起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而至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中醫病因病機:
內因為素有伏痰,痰的產生是由于脾虛失運,水谷不能化為精微,后復感外邪或其它誘因(七情激惹及飲食勞倦等)引致痰氣交阻,肺失宣降,升降失司而作喘。肺脾腎三臟受累為主。
本治療中心根據中藥現代藥理,以平喘,抗炎,扶正,祛邪辨証施治為原則,自擬平喘方,穴位貼敷,配合針灸綜合治療,效果顯著,能迅速消除哮喘,調節機體免疫和內分泌功能,減少以至杜絕哮喘的發生。對糖皮質激素依賴者的哮喘也有效,最終停用激素而哮喘得以控制。
本病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或心肌缺血性壞死而導致的心臟病。常見的有隱匿性冠心病,心絞痛和心肌梗死。
病機: 氣虛血瘀.
本中心治則:
益氣養陰,活血化瘀,擴冠,增強心肌供血,降低血粘度,抗凝,提高心肌細胞cAMP含量,直接保護缺血心肌細胞,提高心肌對缺氧的耐受性,提高SOD,抑制細胞膜脂質過氧化。保持大便通暢,避免因排便用力導致交感神經興奮,兒茶酚胺分泌增加而引起冠脈血管痙攣。
本治療中心自擬冠心通方并結合每個患者的具體情況辯証論治,辯病論治,配合針刺治療,使冠心病的症狀如心前區悶痛,心悸,氣短乏力等症狀迅速消失,心電圖明顯改善,甚至恢復正常。
WHO確定高血壓標准是: 靜吸時成人收縮壓≧21。3 kpa (160mm)及舒張壓≧12。7 kpa (95mm)則診斷為高血壓。表現出神經功能失調症狀群,晚期可導致心,腦,腎器官病變。高血壓與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密切相關。若左心輸出量與外周血管阻力不協調,任何一方增加或同時增加均最終引起血壓升高。
高血壓的發生可能與下列因素有關:
(1) 高級神經中樞功能失調
(2) 腎臟小動脈長期痙攣缺血,腎素分泌增多,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RAAS)活性過高
(3) 遺傳因素
(4) 環境因素
(5) 內分泌因素,大腦皮質功能失調使 (a)下丘腦神經分泌功能失調,垂體后葉釋放血管加壓素增加。(b)下丘腦的促腎上腺激素釋放因子分泌增加,因而腎上腺皮質激素分泌增加。(c) 交感神經興奮,腎上腺髓質分泌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增加而促使小動脈痙攣。
(6) 細胞膜Na+ Ca++陽離子轉運異常
(7) 因服用藥物如某些非固醇類抗風濕藥,某些激素類避孕藥可導致血壓升高。
中醫病因病機:
情志所傷,飲食失節,內傷虛損,致人體內陰陽平衡失調,尤其肝腎陰陽失衡,腎陽不足,肝陽上亢,下虛上實,病久不愈,陰陽兩虛,或肝陽暴亢,嚴重者中風昏厥。
本治療中心以平肝潛陽,活血化瘀,擴張血管,調整內分泌及神經功能,辯証施治為原則。采用符合中藥現代藥理的有效中藥,自擬降壓方并依個體不同,辯証論治,配合耳針,針刺,使降壓作用迅速而持久,減少并發症的發生。
病毒性肝炎是由A、B、C、D、E型病毒所致的以肝炎為主的全身感染性傳染病.流行較廣,此外,流行性腮腺炎、流感及麻疹病毒均屬副粘病毒.這些病毒可引起肝炎,因此肝炎病原學是一個復雜問題,若不能檢測出A、B、C、D、E5型已確認的肝炎病毒時,應通過多方面檢測,確定其它引起肝損傷的病原.
病毒傳播:
A、E肝以消化道途徑轉播為主﹔B、C肝主要通過血液、注射、皮膚破損、性接觸、昆虫叮咬等原因傳播.
疾病轉歸
(1) A肝為急性傳染病,罕見慢性化病例.無病毒攜帶概念,病死率較其它型低.
(2) B肝.HBV感染在世界范圍內,全球HBV慢性攜帶者達3.5億人以上.成人感染后的60%呈一過性亞臨床型傳染病﹔約25%呈急性肝炎發作,大多順利恢復.少數急性感染者發展為嚴重暴發性肝炎,且病死率高.約10%發展為慢性肝炎.反復發作后,轉為或發展為慢性重性肝炎或肝硬化,若干年后可發展為肝癌.
(3) C肝.約40% 60%病人由急性轉化為慢性,進而發展為肝硬化.后者可發生癌變.約13%的慢性肝病患者不經過肝硬化直接發展為肝癌.
(4) D肝.D肝只發生在HBV感染者中,極少單純感染.與HBV同時感染者隨HBV感染終止而終止,多數預后良好,少數轉為慢性.
(5) E肝.發病機理與細胞免疫有關.臨床上大多為急性起病,包括黃疸型和無黃疸型.經治療后可康復,少數患者呈急性重型或亞急性重型肝炎經過,以孕婦多見.
A、B、C、D 4型肝炎病毒可引起急性肝炎,分黃疸與無黃疸兩型.
症狀
初期類似感冒,有發燒、頭痛、身痛、乏力,繼則出現厭油、惡心、嘔吐亞臨床或非典型病例,常症狀不明顯.
體征-急性肝炎有1/3病人可觸及肝臟,肝區有扣擊痛.急性黃疸型肝炎有皮膚、鞏膜黃染.部分慢性肝炎或肝硬化患者胸腹部皮膚可見蜘蛛痣等.
實驗室及特殊檢查
(1) 病原體測定
(2) 肝生化指標測定
(3) B超或CT
中醫辯証
(1) 急性黃疸型肝炎
A。 陽黃証:身目俱黃,色澤鮮明,脈弱滑數
B。 陰黃症:身目俱黃,色澤晦暗,脈沉緩無力
(2) 急性無黃疸肝炎
A。 濕阻脾胃症
B。 肝郁氣滯症
(3) 慢性肝炎
A。 濕熱中阻
B。 肝郁脾虛
C。 肝腎陽虛
D。 淤血阻經
E。 脾腎陽虛
肝炎各型均可表現為急性、慢性、重型及膽汁淤積等臨床類型,治療原則相似.急性肝炎演變成慢性肝炎原因很多,但機體免疫失調是主要原因
本中心治療綱要
(1) 辯証論治
(2) 抗肝炎病毒,調控免疫功能
(3) 調整蛋白,提高白蛋白,降低球蛋白
(4) 促進肝細胞修復,改善肝功能
(5) 消退黃疸
經本中心治療1 2個月后,大多數肝功能可恢復正常,厭食、疲倦等症狀消失.治療3 6個月后,可使部分乙肝的HbsAg陽性轉為陰性,說明機體相對無傳染性.抗Hbe陰性轉陽性,說明病毒在體內已基本停止復制.可使部分丙肝的HcV RNA持續轉陰.
本病是一種由遺傳基因決定的全身慢性代謝性疾病.由于體內胰島素的相對或絕對不足而引起糖、脂肪和蛋白質代謝紊亂.主要特點是高血糖及尿糖.臨床表現早期無症狀﹔症狀期臨床上有多飲、多尿、多食、疲乏、消瘦等.嚴重時會發生酮症酸中毒.并發症及伴隨症有急性感染、動脈粥樣硬化、腎和視網膜等微血管病變以及神經病變.出現四肢麻木,疼痛,心肌梗死、腦出血、腦血栓、脈管炎、腎衰、失明等.
中醫辯証論治
(1) 肺熱津傷:治以清熱潤肺.
(2) 胃熱熾盛:治以清胃瀉火.
(3) 脾胃氣虛:治以益氣健脾攝精.
(4) 腎陰虧損:治以滋陰補腎,生津清熱.
(5) 氣陰兩虛:治以益氣養陰.
(6) 陰陽兩虛:治以溫陽育陰.
(7) 血 瘀:治以活血化瘀.
(8) 陰陽欲絕:治以救陰回陽.
近20多年來,中醫學者對中藥抗糖尿病及并發症的藥理作用進行了較深入的研究,挖掘出具有降血糖及胰島素增敏、減少并改善并發症作用的中藥.如在改善抗糖尿病并發症方面,証實一些中藥可以抑制醛糖還原酶的活性、降低山梨醇蓄積,從而減輕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延緩白內障的發生及改善微循環.
本治療中心在多年臨床實踐中証實,確有一些中藥具有上述功效,并結合辯証組方.配合針刺理療、藥膳治療,收到滿意效果.促胰島分泌胰島素,增強機體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改善微循環,減少并發症,使血糖得以控制,症狀緩解.
痛風是由於遺傳性或獲得性病因導致嘌呤代謝障礙和血清尿酸持續升高所引起的疾病.臨床特點為高尿酸血症,反復發作的急性痛風性關節炎,尿酸鈉鹽形成痛風石沉積,痛風石性慢性關節炎,若未經適當治療,最終通常發展為痛風性腎病,後期常併發腎功能衰竭、動脈硬化、冠心病、腦血栓意外等.
病因:
1. 遺傳因素
2. ATP代謝與高尿酸血症.ATP參與許多重要代謝過程.加速ATP的分解或減少ATP的合成均會導致細胞內ATP含量減少,其最終結果均為臨床高尿酸血症.比如激烈肌肉運動後ATP大量消耗以提供能量,此時氧、葡萄糖和脂肪氧化產生ATP的速度趕不上能量的迅速消耗,導致一磷酸腺甘(AMP)大量產生,加速其代謝產物尿酸生成.此外,大量酗酒、糖原蓄積症,外科手術後,放化療過程等均影響ATP代謝,引發高尿酸血症與痛風.
當某些原因如腎小管功能降低或某些藥物如阿斯匹林等均能抑制尿酸排泄導致高尿酸血症.
尿酸鹽在腎組織沉積可導致腎小管萎縮變性,腎小球纖維化及硬化,尿酸結晶在腎集合管、腎盂腎盞及輸尿管內沉積而使尿流阻塞發生急性腎功能衰竭.痛風患者腎結石發生率較正常人高200倍.
中醫病機:
為外邪阻滯經絡,氣血運行不暢以導致關節炎、肌肉疼痛、麻木、屈伸不利而形成痹症.由於外邪性質不同,可能為行痹、痛痹或熱痹.故症候有風寒濕熱,風濕熱痹,痰淤痹阻,氣血虧虛等.
治療:
1. 方劑,選用含秋水仙堿等生物鹼及制酸、利尿、改善腎功能作用中藥配合辯證組方,每日一劑,煎二次,分服.
2. 針刺治療
3. 局部中藥離子導入(治療中心自配方)
本治療中心運用傳統中醫與最新中醫現代藥理結合,通過內治和外治的方法取得了比一般中醫或西醫單一治療更好的療效.見效快,作用持久。
本病是由甲狀腺激素分泌過多所引起的症侯群.其特征是基礎代謝增加及自主神經系統的失常.主要症狀精神緊張、情緒易波動、出汗、心悸、消瘦、疲乏、多食易飢、月經失調、陽痿、突眼、手顫等.
病因:
其發生與自身免疫反應有關.神經刺激為本病重要誘因.
中醫認為首先在于患者素體陰虧,腎陰不足,肝陰失斂,情態抑郁,肝失疏泄,氣郁化火,肝腎陰虧,煉液成痰,壅滯經絡,結于項下而成癭。
治療:
本治療中心在臨床實踐中發現一些中藥可以降低患者的甲狀腺激素分泌或干擾甲狀腺素的合成及有免疫調節作用.我們首先選用這些有效中藥并根據辯証而采用益氣、養陰、化痰、祛瘀、散結等中藥而成方,配合針刺治療,療效滿意.使血中升高的T3,T4回落,過高的基礎代謝率(心率、脈壓差、呼吸頻率)恢復正常,精神和神經症狀明顯改善,突眼減輕,逐漸達到治愈.病程短者所需療程也短,而且療效迅速.
可分為慢性細菌性前列腺炎及無菌性前列腺炎,前者細菌可經尿道逆行侵犯前列腺,或經血行或淋巴途徑感染。后者病因一般認為前列腺經常反復或連續不斷充血,特別是被動充血是其重要病因,充血常發生于性生活不正常。如性生活過渡、性交中斷、頻繁手淫、性欲興奮但不能射精; 會陰部直接受壓如騎自行車、騎馬、飲酒等。
病理:
前列腺泡、腺管和間質炎症反應,最后腺體結構破壞,皺縮成纖維化,前列腺縮小。纖維化波及后尿道,可使膀胱頸硬化、精囊及輸精管也有纖維組織增生,壁層增厚,精囊及射精管開口可致纖維化狹窄。
症狀:
1。 排尿症狀,因后尿道炎可引起尿頻,輕度尿急、排尿痛或尿道燒灼感,并放射到陰莖頭部。清晨尿道口有粘液或膿液分泌,可出現終末血尿,排尿困難甚至尿瀦留。
2。 局部症狀,局部疼痛一般不重,部位也不明確,后尿道、會陰部和肛門部不適。頓痛、重墜和飽脹感。下蹲或大便時重。
3。 反射痛,感自膈以下,膝以上較多反射痛,以腰部多見,可反射至陰莖、睪丸、腹股溝部、恥骨上區、大腿內側、臀部等。
4。 性功能障礙,性欲減退,射精痛、血精、陽萎、不育、尿道口常于尿末或大便時流白色粘液。
5。 精神症狀,主要是對疾病的顧慮,表現為乏力、頭暈、失眠、精神抑郁。
中醫病機: 陰虛火旺,濕熱下注,腎氣虧虛,瘀血阻絡。
治療:
本中心根據本病病理和中藥現代藥理采用活血化瘀,益氣補腎,清熱利濕和解毒的中藥,改善炎症環境、抗感染、抗炎,使前列腺炎症迅速控制,修復前列腺組織并恢復其功能,消除症狀。
慢性腎功能衰竭是指各種原因造成的腎臟慢性損害,腎實質嚴重損害,導致腎臟不能維持其基本功能,包括排泄代謝產物、調節水、鹽、酸鹼平衡、分泌和調節各種激素代謝等.從而出現氮質血症及一系列臨床表現.有貧血和出血傾向,高血壓、心律不齊,晚期心衰,多尿,晚期少尿、無尿,口中有氨味。尿毒症是慢性腎功能衰竭的終末期表現.
病理:
腎小管萎縮,殘存的正常腎單位代償性肥大,小動脈硬化增厚,腎小球玻璃樣變、腎小球細胞增生肥大.患者血中出現低鈣、高磷病理狀態.
中醫病機關鍵為腎氣虧虛,水毒淤血內停.
治療:
本治療中心根據本病病理及中醫病機,辯証施治,以補腎、健脾、益氣、活血化瘀、祛邪泄濁,糾正血液鈣、磷比例之治則組方,配合針刺等治療,改善腎功能,并使其較長期維持在穩定狀態.減輕患者症狀,改善生活質量。
前列腺增生症又稱前列腺肥大,一般認為和體內雄激素及雌激素平衡失調有關,可能雄激素減少,雌激素相對增高。前列腺增生的部分主要為圍繞尿道的周圍腺體,使尿道延長,受壓變形,尿道阻力增加,引起排尿障礙。晚期繼發腎、輸尿管擴張積水,腎功能損害。合并感染時,腎功能損害發展迅速。
本病以尿頻、排尿困難、尿瀦留症狀為主要臨床表現。合并感染時,可有尿頻、尿急、尿痛等膀胱炎症狀。屬中醫癃閉范疇
中醫病因病機: 以腎氣虧虛為主,伴肺脾功能不足致氣滯、血瘀、痰濁阻塞或熱結下焦,膀胱氣化不利,為虛實夾雜之症。
本中心治則:
1。 補腎益氣,提升患者下丘腦-垂體-性腺軸功能。
2。 通絡消癰,改善前列腺組織血液供應,減輕炎症反應,抑制纖維增生,促使腺體組織軟化。
3。 結合辯証施藥。
經本中心治療,尿頻、排尿困難等症狀可逐漸減輕以致消失,肥大的前列腺逐漸縮小,前列腺功能得以恢復。
本病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骨髓干細胞造血微循環損傷以及免疫機制改變,導致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出現以全血細胞減少為主要表現的疾病。主要臨床表現為: 貧血、出血、發熱和感染。
病因:
(1) 藥物因素: 某些藥物對血細胞、線粒體、蛋白質合成有抑制作用。
(2) 電離輻射,如放射性同位素、X線等能破壞DNA、蛋白質和破壞細胞。輻射對淋巴細胞有溶解作用。
(3) 生物因素:如肝炎病毒對骨髓造血干細胞有直接毒害作用,細菌感染可引起全血細胞減少及再障.
(4) 妊娠可合并再障
中醫病因病機
病因有先天不足、六淫、七情、飲食不節、勞倦等傷及氣血臟腑,尤其影響心肝脾腎,因而出現血虛,虛勞諸証﹔精氣內奪,氣血兩虛,易招致感染﹔氣虛不能攝血,陰虛內熱以及外感發熱,熱傷血絡或迫血妄行皆可引起出血.
病機為脾腎不足,氣血陰陽俱虧.
治則:
平肝潛陽,健脾補腎養髓,活血補血,祛瘀生新.
本治療中心根據現代藥理,采用具有益氣活血祛瘀、造血作用的中藥,與辯証施治共同組方,配合針刺、草藥離子導入取得滿意療效.增強骨髓造血功能,使紅細跑、白細胞、血小板計數上升,提高機體免疫力,改善症狀,有的達到臨床治愈.
一、 急性白血病 (Acute leukemia)
是一組造血組織的原發惡性血液病,其特征是在骨髓和其它造血組織中有廣泛白血病細胞異常增生及侵潤,導致正常造血功能衰竭.臨床主要表現為:發熱、出血、貧血、肝脾淋巴結腫大.起病急驟,進展迅速,自然存活期在6個月-1年.
本病的發生與電離輻射、某些化學制劑、藥物、病毒、遺傳因素和免疫狀態有關.惡變的白血病細胞無限增殖并浸潤骨髓及其他組織,最終導致正常造血細胞顯著減少,出現無法控制的出血和感染。
二、 慢性白血病(Chronic leukemia)
A. 慢性粒細胞白血病 (Chronic Myeloid leukemia)
本病是伴有獲得性染色體異常多能干細胞水平上的惡性變而引起的一種細胞株病。其臨床特征為顯著的粒細胞過度生長。
本病被認為是物理、化學、生物、遺傳等多因素所導致的疾病,推測與干細胞的染色體損傷有密切關系,并引起癌基因的激活而產生一種融合蛋白(P210),這種癌蛋白被認為是癌變的重要原因。
B. 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Chronic lymphacytic leukemia) 是淋巴細胞在體內異常增生和積蓄伴有免疫低下的疾病。
臨床表現為成熟淋巴細胞增多,淋巴結腫大為主,常伴有肝脾腫大、出血、貧血等症狀。本病發生與電離輻射,各種化學性致癌物質或腫瘤毒素、遺傳因素有關。慢性粒細胞白血病其免疫功能有缺陷,免疫抗體形成困難,正常Th缺乏而Ts相對增加,兩者共同影響慢性粒細胞白血病中B細胞分化和Ig合成,使患者常發生感染。
中醫辯証:
(1) 痰瘀隱伏
(2) 氣郁痰瘀
(3) 痰瘀互結
(4) 痰瘀濕熱
治療:
現代藥理研究顯示一些中藥具有細胞毒作用,直接破壞腫瘤細胞并抑制其增殖,有些中藥可誘導腫瘤細胞凋亡,并增加機體的免疫功能,發揮其免疫抑瘤效應,增效放、化療作用,減少放、化療對造血及免疫功能的抑制作用。本治療中心采用上述功效的中藥加上辯証施治,以達到扶正培本,調整及提高機體免疫功能,從而達到治療目的。
子宮內膜組織於子宮腔以外部位生長所引起的病變稱子宮內膜異位症.異位於子宮肌層稱內在性子宮內膜異位症或子宮腺肌症;異位於肌層以外部位稱外在性子宮內膜異位症.後者遠較前者為多,絕大多數位於盆腔內的卵巢、子宮骶骨韌帶、子宮下部後壁漿膜面以及覆蓋直腸、子宮陷凹,乙狀結腸腹膜層和陰道直腸隔,以侵犯卵巢最為常見.
主要病理變化為異位內膜隨卵巢激素變化而發生週期性出血,伴有周圍纖維組織增生和粘連形成.
發病機制:
未全闡明,為良性病變,但具類似惡性腫瘤的遠外轉移和種植生長能力.
1. 子宮內膜種植學說
2. 淋巴及靜脈播散學說
3. 體腔上皮化生學說
4. 免疫學說,體液及細胞免疫異常.
症狀:
一般表現為週期性變化,且因病變部位不同而不同.
1. 痛經發生率約50-70%.特徵為繼發性和漸進性加重.疼痛常於經前1-2天,甚至週期後半期開始,持續整個行經期.如異位內膜於子宮直腸隔凹、子宮骶骨韌帶或陰道直腸隔處,多有性交痛和肛門壁脹感,時有便意;於腸道則有腹瀉、便秘、經期排便痛,甚之週期性出血;於膀胱則有週期性尿頻、尿急、尿痛甚致血尿.
2. 不孕.近半數患者不孕.原因(1)黃體期黃體分泌功能不足.(2)未破卵胞黃素化綜合症(luteinized unruptured follicle syndrome, LUFS)卵巢無排卵,但卵胞細胞出現黃素化.(3)自身免疫反應.患者體內B淋巴細胞產生抗子宮內膜抗體,干擾早期受精卵的輸送和著床,腹腔內巨噬細胞增多亦可吞噬精子和干擾卵細胞分裂從而導致不孕.(4)盆腔內器官和組織粘連和輸卵管蠕動度減弱,影響卵子排出.
3. 月經失調.以經量多或經期延長為主,也有週期紊亂.月經失調原因可能由於病變多累及卵巢,影響排卵及黃體功能.
4. 急腹痛、卵巢內膜異位,卵腫破裂可能引起急腹症.
辨病要點:
有下列各種症,要考慮本病
1. 中年婦女繼發性經痛,逐漸性加重,如伴有肛門墜痛,性交痛者.
2. 育齡婦女不明原因不孕,尤以伴有經痛者;診斷為慢性盆腔炎但久治無效者.
3. 子宮下段後壁 、子宮骶骨韌帶、子宮直腸隔凹處觸痛及痛性硬結.
4. 子宮後位固定伴附件粘連性色塊而輸卵管通暢者.
5. 必要時作腹腔鏡檢查或可疑病灶取活組織病理檢查.
中醫辯證:
1. 寒凝血瘀型
2. 氣滯血瘀型
3. 氣虛血瘀型
4. 熱鬱血瘀型
治療:
1. 根據中西醫學的病因、病理及症型特點,選擇有下列作用之中藥及辯證組方 (1)抗炎 (2)促纖溶 (3)抗凝、活血化瘀 (4)補氣血 (5)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每日一劑,煎二次分服.
2. 中藥(自擬方)離子透入,每日一次.
病例
女 28歲.每於月經來潮前二天開始下腹痛,持續性並放射至腰骶部.服止痛片後稍有緩解.月經量多、有血塊,經期不規則,伴倦、頭暈、食欲欠佳,已婚四年未育.
查:面色稍蒼白,舌質瘀、苔淡白、邊有齒痕.脈細弱,腹軟,下腹部部恥骨上及雙下側腹壓痛明顯,未捫到包塊.西醫診斷:子宮內膜異位症,中醫診斷:痛經、月經不調、氣虛血瘀、瘀血阻滯胞宮而發病.
治療:
1. 中藥:選擇有下列作用之中藥組方:
(1) 抗炎
(2) 促纖溶
(3) 抗凝、活血化瘀
(4) 補氣補血
(5) 抑制前列腺素合成
每日一劑,煎二次,分服.
2. 中藥(自擬方)離子透入,每日一次.
經二個月經週期治療後,症狀明顯減輕.
更年期綜合症是由於卵巢功能衰退引起內分泌失調和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由此而產生的一系列症候群,中醫稱為絕經前後諸症.
由於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顯著下降,對下丘腦-垂體的反饋抑制作用減弱,使其功能亢進,促性腺激素分泌增多,這種內分泌變化影響了植物神經中樞及其支配下各臟器功能而出現一系列植物神經功能失調症狀.
這些症狀包括:
1. 月經紊亂:最常見的是月經週期延長、經期短,經量減少,最後絕經;但也有月經週期縮短、經期延長、經量多,甚至陰道大出血, 經1-2年,月經才漸減少至閉經.比較少見的有月經週期一貫正常,現在突然停止.
2. 潮熱與潮紅:表現為陣發性熱感,起于面部,向額、胸部擴展,伴有彌漫性皮膚發紅而後伴有出汗,一般汗後有畏寒感.
3. 高血壓、心悸,但心電圖正常.
4. 關節、肌肉疼痛,休息後緩解.
5. 精神神經症狀:表現為憂慮、抑鬱、易激動、失眠、頭痛、神經過敏等.
雌激素缺乏對發生Alzheimer癡呆症可能有潛在危險,及使甲狀腺分泌降鈣素減少,易造成骨質疏鬆,還有皮膚膠原纖維減少甚至喪失,使皮膚皺紋增多、脫髮.
中醫症候:
腎陰虛或腎陽虛.
治療:
1. 中藥.選取具有調節內分泌功能、提高免疫力作用中藥及滋腎養陰或溫腎扶陽辯證中藥組方,每日一劑,煎二次分服.
2. 體針或耳針
針灸作用機理主要是對下丘腦-垂體-卵巢軸的調節來治療本病.有報告指出針刺能促進卵巢大鼠下丘腦-內啡呔的釋放而導致垂體促性腺素激素分泌抑制,並可能調節雌激素的部分負反饋作用使血中促性腺激素水平降低.
本治療中心採用針灸治療取得了顯著效果也可能說明上述機理的正確.
夫婦同居二年以上,未采取過避孕措施而未妊娠者稱為不孕症.
原因:
(1) 輸卵管因素-輸卵管發育不良引至纖毛運動及管壁蠕動功能低下或炎症、感染導致阻塞﹔
(2) 卵巢因素-卵巢本身病變或下丘腦-垂體-卵巢軸功能紊亂或全身性疾病影響卵巢功能導致不孕﹔
(3) 子宮頸因素-宮頸粘液量和性狀與精子能否進入宮腔關系密切,宮頸口狹窄、宮頸息肉、宮頸瘤等均影響精子進入宮腔﹔
(4) 子宮因素-畸形、肌瘤、內膜結核、內膜炎、內膜分泌反應不良等影響受精及著床﹔
(5) 陰道因素-狹窄、炎症、酸鹼度等均影響受孕﹔
中醫病因:
(1) 腎虛:腎陽虛,宮寒不能攝精成孕、腎陰虛、沖任脈虛、胞脈失養,不能攝精成孕﹔
(2) 血虛:沖任血虛、胞脈失養﹔
(3) 肝郁:肝失疏泄、氣血失和、月事不調、難以受孕﹔
(4) 痰濕:氣機不暢、胞脈受阻、月事不調﹔
(5) 血瘀:沖任不通、胞脈受阻.
治療:
(1) 根據不同病因采取不同方藥.如補腎促卵細胞發育之促排卵方﹔活血化瘀滋陰瀉火中藥治免疫性不孕或輸卵管阻塞﹔中藥周期療法治月經不調性不孕﹔溫腎養精活血中藥治精液異常等.上述不同方藥配合中醫辯証組方,病、症同治.
(2) 針灸調整內分泌.
(3) 中藥外敷及中藥離子導入.
經過上述治療,很多不孕症者終可如愿以償,喜得貴子.
婦女正值經期或行經前後,出現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部 ,甚至劇痛,稱為痛經,亦稱經行腹痛.生殖器官無器質性病變者,稱原發性痛經或功能性痛經;因生殖器官器質性病變所引起者,稱繼發性痛經.
病因:
1. 精神神經因素:痛經常發生於精神緊張、抑鬱患者.
2. 卵巢內分泌因素:痛經常發生於有排卵週期.
3. 子宮因素:宮頸管狹窄或子宮過渡前或後屈,子宮峽部成角皆能阻礙經血外流,子宮發育不良常伴有血管供應異常,造成組織缺氧.
病理生理
1. 子宮肌過渡收縮,是原發性痛經主要病理變化.
2. 前列腺素含量改變,PGF2α大量釋放,增加子宮收縮,月經來潮時,子宮內膜的PG經子宮肌與陰道壁血管、淋巴被吸收進入血循環引起胃腸道、泌尿道和血管平滑肌收縮而產生一系列全身症狀,如噁心、嘔吐、腹瀉、暈厥等,但PG在血中很快失去活性,故症狀消失亦快.近年研究前列腺素合成抑制劑治療痛經有效。
3. 其他因素
(1) 垂體後葉分泌的血管加壓素,對非妊娠子宮敏感而引起子宮收縮,尤其月經來潮時為甚.
(2) 子宮神經在子宮收縮和缺血中也起一定作用,分娩後腎上腺素能神經退化及去甲腎上腺素濃度減少,故痛經症狀減輕或消失.
中醫病機:臨床常有氣滯血瘀、寒濕凝滯、氣血虛弱、肝腎虧損等所致痛經症候.
治療:
1. 中藥.選取具有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含雌孕激素、鎮痛、鎮靜、解痙、舒肝、活血化瘀作用中藥配以辯證組方,每日一劑,煎二次,分服.
2. 體針或耳針.
3. 局部中藥(自配方)離子導入.
本中心治療特點是根據中西醫病因、病理與辯證結合,根據中藥現代藥理結合中醫辯證用藥,病、症同治,其療效比單純一般中醫治療,效果更好、更迅速痊癒.
Yvonne Health Centre: 888 Dundas St E, Unit B3-2, Mississauga, ON Canada